第 61 楼
图一 图二
拙作《棋例人生》在北京市总工会主办的《劳动午报弈周刊》上连载至今,本期正好赶上“献”的专题研究最后的结尾部分。按照原定计划,本应从下期开始转入“兑”的专题。不料人算不如天算,由于受到一桩突如其来偶然事件的波及,使笔者不得不对原来的写作顺序,进行必要的调整,否则估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读者的研阅效果,甚或引发某些看法上的疑虑和歧异。听到这里,那位急性子的老朋友又憋不住了:“你明知道我爱着急,偏要跟我逗闷子,到底是什么事儿,你倒快说呀!”看在多年知己的份上,现在我就告诉你,这件事就是谢靖和孙浩宇对局中出现的“棋例风波”。这跟你有什么关系?跟我本人是一点关系没有,可是跟我今天要写的内容,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不解释清楚,这道门槛儿我迈不过去。 谁也没想到,在本届威凯杯比赛的一盘普通对局里出现的一个并非罕见的“待判局面”,竟会掀起如此猛烈的轩然大波。平面媒体未为所动,可在不少象棋网站上却都炒得沸沸扬扬,各抒己见的帖子争相发布,仅仅两天时间已是数量大增。其中以广东象棋网最为引人嘱目,点击率已达到6800多人次,广大棋友对棋例规则这等关心喜爱,积极参与学术探讨,实属前所未见的可喜现象。从论坛帖子中可以看出,发帖表态者呈现出三多三少,既各自独立,又互为因果:第一,一般爱好者多,高级别的裁判人员少;第二,在本届比赛规程中明文规定执行O七中规试行本,而发帖者绝大多数都没看到过这部规则,甚至可以说曾经接触过这册规则的也是极为有限;第三,认为孙方两步平车是闲着的人占压倒多数(以九九中规为依据)。认为裁判长判黑方“长捉”正确无误的仅占很小比例。实际上,这正是O七中规对九九中规所作修改的几项棋例条款之一。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,难为大家手持旧棋规去解决新规则面临的问题,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。拿张冠让李戴,这顶帽子怎么可能正合适!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铺垫已过,回归主题,图1乃是笔者为诠释对打中的“长献”而设计。双方的重复着法是:红炮二退一,黑炮6退1,炮二进一,炮6进1……两军子力相仿,但红方受攻,面临被杀之险,偏又不能进师暂避(若走士六进五,将被抽吃底马),否则将会走上帅四平五,马6退4,帅五进一,炮6平2的绝境。值此生死存亡之秋,一般水平者早已束手无策,幸亏红方熟悉棋例,马上弈出“长献”应着,静待对方表态。裁判组分析,黑炮一旦吃掉红炮,既不会死,也无子力损失,确为真献无疑。但对黑炮两步进退却犯了踌躇,若按九九中规的图六图七图八,确有“从捉到捉的闲着”之说。但那是指的“捉”,而现在走出来的是“要杀”,难不成也要判为“从杀到杀的闲着”?翻看O七中规试行本,发现图十图十一似曾相识,原来就是九九中规的图六和图八,但判法显然有了改变,以前判闲的现在改成判捉了。不过同时还增添了什么捉有根子捉无根子的裁决规定,让人有点眼花缭乱,无所适从。趁裁判组举棋不定的空当,我们先来看看图2吧。 图2的红车和图1的红炮,所用手法如出一辙,在大敌当前形势濒危之时,连续走出红车二平一,黑车9平8,车一平二,车8平9……的重复着法。黑车一旦吃去红车,则红炮五平七,制造重炮杀棋无解,但那是隔一步的事,不属立即被杀,仍应承认红车为“长献”。问题是黑方的两步平车算什么?这种前炮后车的类型,几乎是谢孙之“乱”的翻版,略有差异的是:谢孙之局需要判断是否“长捉”;而本图则要作出更要命的判决——是否“长杀”。 图1和图2不属同一个裁判组。他们的背后都有一大批粉丝,究竟会得出怎样的结论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若想知道笔者持何观点,请继续关注《棋例人生》的以后各期,自会从对“联合捉子”历史演变的评述中,得窥端倪。 谢谢赏光!(61) (刘国斌) |
|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