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vbbs
收藏本页
联系我们
论坛帮助
dvbbs
繁體中文

>> 象棋裁判员交流棋规棋例心得
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 
秋雨夜论坛象棋论坛裁判园地 → [转帖]特级国际裁判刘国斌“棋例人生”连载

您是本帖的第 194235 个阅读者
树形 打印
标题:
[转帖]特级国际裁判刘国斌“棋例人生”连载
秋雨夜象棋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等级:超级版主
威望:3996
文章:14853
积分:58013
注册:2008年11月10日
21
 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秋雨夜象棋

发贴心情

几则早期案例的回顾
      


  以穗港为主的华南地区,广大群众对国粹象棋的热爱程度,迥非一般可比。且历史悠久,棋才辈出,以杨官璘先生为首的男女全国冠军,即有5位之多,始终居于先进行列。从中国象棋规则的发展历史着眼,华南的有关资料相对比较丰富,棋规成形起步较早,大型埠际对抗首开先河,案例记载历历在目。一些名手在实战中存在对棋规的不同见解——所谓“棋例争执”,偶有出现,均已成为珍贵史料,会给后人留下长久思考的研究课题,并对日后海内外棋规的走向,产生一定的影响,或简或繁,或同或异,或基本认同微调改进,或改弦更张令辟蹊径,俱有一套对应的道理。但无论如何,皆系从中受到某种启示, 见仁见智,根据所处环境的需要和可能(比如传统习惯),结合自身的认识水平,各行其是所致。
  华南地区长期从事象棋竞赛裁判工作,对棋规棋例的学术研究深有造诣的前辈名家,如苏天雄、吴晚成、陈松顺、李志海、黎子健等,他们学识渊博,公正执裁之余,著书立说,培训育人,言传身教,桃李满门,对亚洲规则及中国规则水平的促进提高,均曾作出过重要贡献。
  笔者不揣浅陋,管见所及,对华南早年的几个实战图例,提出个人的看法,尚祈方家指正。
  1930年东南大比赛的第二局,周德裕先和李庆全之战,走到第113回合时,出现如图的局面。
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以下的双方着法是:
  114 車五平一 炮9平8
  115 車一平二 炮8平7 
  116 車二平三 炮7平8 
  117 車三平二 炮8平9
  118 士四退五 马7进6
  分析双方心态,当时周方以单车与李之双炮、马周旋至百多回合,实属不易。确如屠景明先生所评:“临危勿乱,即使只有一线生机,亦要全力争取”。如图时,李的底炮已难派上用场,急切想抽调回家,集中火力再作他图。周用车左栏右挡不使如愿。人们不禁要问,李炮既要设法回归,只需在七八两路徘徊即可,周车还能长捉不止?为何非要躲到九路边角上去呢?这确是关键所在,也正是笔者在前面小文中曾提到的,此次战役有实行“捉二不捉三”规定的迹象。 当时只是推断,直到近期我从屠景明先生的大作《象棋风云》中,查阅到这样一段自白:“1943年周德裕先生在上海,对我作复局介绍时说,当时棋规是‘捉二不捉三’,所以李炮被迫于边角。”笔者才坚定了看法。
  现今读者对“长捉”的理解,是源于“捉一不捉二”的概念。引用早年的香港规则:“凡在两个不同位置连续捉子,捉方只可选占一个有利位置,不能强迫对方另走第三位置,谓之捉一不捉二。”换句话说,如果在两个点上都要强占不让,追来追去,那就违反了“长捉”的规则。
  同样道理,“捉二不捉三”就是允许捉方霸占住两个点,反复追赶,不算长捉。但当对方已被驱赶到第三个点时,就不准再去捉了,这就是李庆全的炮躲到角上去的原因。他很清楚,红车黑炮若是在七八两路反复纠缠,就正中周德裕的下怀,不一会儿棋证就要宣布“双方不变作和”了,因为这不叫长捉。
  读者朋友们,你们认为哪个更合理些?
  本文待续,请看下文。(21)

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
ip地址已设置保密
2008/5/21 23:30:00
秋雨夜象棋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等级:超级版主
威望:3996
文章:14853
积分:58013
注册:2008年11月10日
22
 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秋雨夜象棋

发贴心情

似易实难的车马互捉

  话说1931年12月20日开幕的首届广东全省象棋比赛,经过一番激烈拼杀,于31日进入决赛阶段。大会议决采用“人棋”表演形式,以壮声势,扩大对各界的宣传。当日军乐齐奏,彩旗招展,身披战甲袍服,手持车、马、炮立体模型的童子军,按照传令官的号令,在广州大佛寺已被辟为足球场的硕大棋盘上,神气活现,往来移动,博得阵阵掌声。观众甚多座无虚席,指点言笑,心怀愉快,备感新奇,显然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。
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
  为做到锦上添花,复于数日后的颁奖大会上,安排了两局“名誉赛”,受到棋迷们的热烈欢迎。一局是广西棋王苏兆南执先,本届冠军黄松轩获胜。另一局是本届亚军卢辉与季军冯敬如,再度进行枰上对话。单表后一局的战况:卢以擅长的五七炮攻打冯的单提马。二人互知底细,出手多为官子,难有疏漏可捡。弈至36回合时,出现图1形势。以后着法是红马八进七,黑车4退2,马七退八,车4进2……双方重复不变。此型放到现在,早已司空见惯。然在棋规棋例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当时,真还是个新鲜事物。此等车马互缠景象,在有史可查的名手对局中,本案似是最早出现的一例。棋证无章可循,不好擅专,经过与大会组织者及权威人士共同研商,又征得卢冯二位赛员同意,最终以“车马互捉”不变作和论处。

  平心而论,缺少可靠依据,就作出某方“不变作负”的裁决,实在有嫌生硬和突兀。尤其是在“捉二不捉三”盛行之时,等于对在两点之上来回追子视而不见。有意网开一面,的确难给“长捉”定性。因而,以和为贵,使各方都能接受,诚为当场最佳决策。

  但在“捉一不捉二”获得广泛拥戴之后,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。此刻需要订出新的衡量尺度,才能使人心悦诚服。

  原因是,一般所谓的“车马互捉”,是个笼统的叫法,时常名不副实,真假莫辨。真正完整的“车马互捉”,可见图2。此图出自1956年《中国象棋规则》(简称“五六中规”,依此类推其它规则)第10页图十三。1957年港九国弈会辑订的《中国象棋比赛规例》(简称“五七港规”)11页图六,与此极为近似,着法有别,而性质无异。“五六中规”的着法是:车八平六,马4进6,车六进一,马6退5……结论是“车、马循环反捉,彼此不变,作为和棋”。判决公平合理,没人能有异议。

  犹记排局界前辈名家、江苏崑山的王正明老先生,为了彰显“车马互捉”的艺术风韵,特地创拟排局作品“车马循环互捉和”一则,发表于台湾《棋桥》杂志1954年2月号上(如图3)。其正官和的着法是:车二进八,马6进7,车二平三,马7退9,车三退一,马9退8,车三平二,马8进6,车二进一,马6进7……循环不已。本局共有17个变着,黑方双马炮三英不甘雌伏求和,竭力变异争胜,反复试用“弃炮”,在各个点上“弃马”,适时“送卒”,等项措施,企图挣脱羁绊,出奇制胜,终难如愿。无奈折返原定轨道,罢战言和。如有感兴趣的热心棋友,不妨助其一臂之力,指点迷津,同尝胜果,则善莫大焉!   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
  话说1931年12月20日开幕的首届广东全省象棋比赛,经过一番激烈拼杀,于31日进入决赛阶段。大会议决采用“人棋”表演形式,以壮声势,扩大对各界的宣传。当日军乐齐奏,彩旗招展,身披战甲袍服,手持车、马、炮立体模型的童子军,按照传令官的号令,在广州大佛寺已被辟为足球场的硕大棋盘上,神气活现,往来移动,博得阵阵掌声。观众甚多座无虚席,指点言笑,心怀愉快,备感新奇,显然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。

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
  为做到锦上添花,复于数日后的颁奖大会上,安排了两局“名誉赛”,受到棋迷们的热烈欢迎。一局是广西棋王苏兆南执先,本届冠军黄松轩获胜。另一局是本届亚军卢辉与季军冯敬如,再度进行枰上对话。单表后一局的战况:卢以擅长的五七炮攻打冯的单提马。二人互知底细,出手多为官子,难有疏漏可捡。弈至36回合时,出现图1形势。以后着法是红马八进七,黑车4退2,马七退八,车4进2……双方重复不变。此型放到现在,早已司空见惯。然在棋规棋例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当时,真还是个新鲜事物。此等车马互缠景象,在有史可查的名手对局中,本案似是最早出现的一例。棋证无章可循,不好擅专,经过与大会组织者及权威人士共同研商,又征得卢冯二位赛员同意,最终以“车马互捉”不变作和论处。

  平心而论,缺少可靠依据,就作出某方“不变作负”的裁决,实在有嫌生硬和突兀。尤其是在“捉二不捉三”盛行之时,等于对在两点之上来回追
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
ip地址已设置保密
2008/5/21 23:34:00
秋雨夜象棋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等级:超级版主
威望:3996
文章:14853
积分:58013
注册:2008年11月10日
23
 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秋雨夜象棋

发贴心情

这叫车马互捉吗

笔者上期推荐的王正明先生的排局作品“车马循环互捉和”,引起读者的兴趣。真有不少棋友对其进行细心拆借,但至今好像还没有听说有取得突破者。有人表示,还要继续钻下去,就算解决不了,也能在探索过程中,锻炼自己的棋力。说得很有道理,此图虽说是排局,但异于实用残局,绝对有助于提高实战能力。事过境迁,笔者可以在此透露一点有关信息。当初,本局作者还有一段前言:“循环互捉成和,以往因无实例,只有听说而已。同时若干棋家有谓‘单子互捉似无可能’,因之关于此一问题,始终没有一个答案。兹承许弼德、吴文英二先生以及诸先进之勉励,复蒙同好陈廉庸兄之协助,冥思苦索,终于勉力解决了此一使人怀疑未决的问题。但系肤浅之见,当不值者一笑。谨以抛砖引玉之忱,不敢自秘,借《棋桥》”一角公诸同好,尚祈高明有以正之。

  作者正明前辈集思广益因难见巧的创作精神,跃然纸上。也使我们从中领略到,要想更新本局正解,殊非易事。
      

  目前需要着重提出的,是那种双方不对等的所谓“互”捉。有的是车方捉两下,马方只捉一下;有的却又“反其道而行之”。总之,均不属于完整的车马互捉,就像卢辉与冯敬如当年弈成的那样。卢冯二位前辈名家万万没有料到,他们的一次并非刻意而为,着法也并不复杂奇妙的循环反复局面,竟会给后人带来如此广泛的议论、激烈的争辩和多次更改的结论。

  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今,处理这一案例,曾有过三种判决结果,但却反复多次。海内外的观点在时空交错中,也产生过或同或异的借鉴和影响。这三种结论是:一、双方不变作和;二、要看一捉方有变没变,有变不愿变,双方不变作和;一捉方无变(变则失子),须由二捉方变,不变作负;三、二捉方不变作负。经核查资料,最早见于文字的表态,仍系出自1950年4月在香港出版的,由陈松顺、苏天雄编著的《象棋精华新编卷一》。在该书4页“棋规”一节内,即有“车马互捉,或车炮互捉,或其他各子互捉均作和”的判法。但未列棋图,也没述明怎样才算互捉,其次是在屠景明、徐大庆合编,1953年11月印于上海的《象棋入门》中,载有“车马互捉不已作和”的简单规定。1954年9月在上海面世,有许弼德、冯锦诸合编的第4期《象棋界》,尽管其中对棋规内容介绍得相当丰富(以后还要专门论及),但在这一问题上,也仅有“车马互相反捉作和”寥寥几字,看不出个所以然来。直到由杨官璘、陈松顺担任正副主编的《象棋》月刊,1956年5月在广州创刊后,才有了改观。在6月份的第二期内,即刊登了“棋例”一文,本文附图即该文中所举有关“车马互捉”的一例。其说明是:“红走车六进二捉马,黑马2进3捉车,车六退二,马3退2,车六进二,至此黑马虽有进1退1两步可走,但这两步均被红车即行捉死,等于不能走,黑马仍须进3,应由红方车变,车方不变作负。
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  又如图红走车六进二,黑马2进3,车六平七捉马,马3进1,车七平八,马1退3,车八平七,马3进1,至此形势,红方有退车捉死马之着,但非即捉,是属于一捉一闲,如双方不变应作和。

  又此局如果红帅在中路,红走车六进二,黑马2进3,车六退二,马3退2,车六进二,马2进3,这样黑方一将一闲,红方一解一捉,双方不变作和。

  笔者按:以上这段话表达了三个意思,其一,认同二十四年前对卢冯案例的裁决,不论捉一下的马方有变没变,双方不变均作和,因为当时车方的老将正好在中路。其二,若是车方的帅(将)不在中路,则要看马方是否有变。这一考虑,在后来的国内棋规中均未受到关注。因为他们似是认为,老帅是否居中无关大局,马的一下打,打在帅身上或打在车身上,或同时捉着车帅两个子,并没什么不一样。其三,红车改变捉法,使黑马3进1,最后形成均为一捉一闲,不变作和无可非议。

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
ip地址已设置保密
2008/5/21 23:39:00
秋雨夜象棋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等级:超级版主
威望:3996
文章:14853
积分:58013
注册:2008年11月10日
24
 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秋雨夜象棋

发贴心情

驰聘在曲折道路上的车马互捉

比《象棋》月刊发表“棋例”文章晚两个月问世的五六中规,关于不完整的车马互捉图例,暂付阙如。而次年2月,苏天雄编著的《香港棋坛》在港岛付梓。书中刊出了1956年11月18日颁布的《香港棋例》。第九款为:“互捉作和,但须两方着着捉子,始为互捉。倘甲方一照一闲,乙方着着捉子,则乙方犯长捉之例,不变作负”。同时配有标题为“互捉棋例有限制”的棋图(见图1)。反复着法是:马八退九,车3进2,马九进八,车3退2……。说明之前有一小标题“旧例过于广泛,新例严密合理”。内容为:“棋例‘互捉作和’,曩昔未有严格之规定。1956年春,台港象棋大比赛在香港举行。赛会修订棋例,定双方着着皆是互捉,乃称为互捉作和。如甲方只捉一着,乙方长捉二着,则乙方已触犯‘捉一不捉二’之例,如不另变作负”。
    一年后,同为港九国弈会审定的五七港规出版。之前,尚有过一版同名的《草案》。两者内容大同小异,惟草案之文字更为直白,故引用文。如图2的着法是:车三进二,马9进8,车三退一,马8退9,车三进一,马9进8,车三退一,马8退9……。其说明是:“红车黑马,均有避捉反捉之着,双方不变,可以作和。按本港往例,一方长捉作负,但照上图局势,红车如进二退二,固属犯例,倘改为退一进一,则又属黑马犯例。故特改订为‘凡有反捉之着,不变作和’,较为平允得当。”(笔者按:仅一年之隔,即发生几度截然相反的嬗变,亦可称奇矣。)
    六五中规是个分水岭,之前的五版棋规,对上述问题草草带过,从未详细论及,但处理原则与五七港规如出一辙,统统作和。1963年6月12日,曾获1958年全国冠军的湖北李义庭,在汉口与上一年全国殿军广东蔡福如交手,就曾走成如图3的局面。以下着法是:车五进一,前马7退6,车五退一,马6进7……。裁判长陈培芳先生当即裁决为“不变作和”。
    六五中规比以往多出的图4,其着法为:马二进一,车7退2,马一退二,车7进2……。说明是:“这样虽是二捉一还捉,但由于黑马无活路可逃(因走马二退一,要被黑方一口气捉死),应由黑方变着,黑方不变作负。”笔者按:本规则又回到1956年《象棋》月刊时代(仅仅没有老将居中这一附加条件),政策里添加了一点人情味,为弱者一打方略表撑腰之意(但与五七港规的一律作和,分道扬镳)。从而,对所有的“二打一还打”,都持有同样的态度,这是后话,另当别论。
    以后,七三、七五、七八中规,均照此办理。惟到七九规则时,由于“二打一还打”的定义出现突变,无形中撤消了对二打方的紧箍咒,亦即免除了对一打方的优惠照顾。实际又还原到早期状态,不论多打少打,有变没变,一概作和。
    而亚洲象联制定的《象棋比赛规例》(以后简称“亚规”),自1982年开创至今,一直将不完整的车马“互”捉,视为有一方“长捉”犯例(尽管是被迫造成的,也不例外),该方不变作负。中规的八四、八七、九九各版,均以“长打”或“非长打”作为区分禁允着法的衡量尺度。规定“长打”一方,不变作负。据此而断,这场旷日持久聚讼纷纭的车马官司,方才迎刃而解,圆满结案,且与亚规殊途同归。为证所言,谨举一例如下:
    如图5,是1987年第三届《七星杯》象棋国际邀请赛在成都举行时,大陆蒋全胜执先,战胜香港曾益谦一局的结尾形势。当时的着法是:马九进七,车4退5,马七退八,车4进2,马八进七,车4退2……多次重复不变。历史有时惊人地相似,此情此景,仿如回到55年前卢冯二君对弈的瞬间。不同的是,当时双方不变,握手言和;本届裁判长则果断宣布:黑方长捉,不变作负。
    “裁迷”朋友们,由于棋例纠纷迟迟未解,连累各位随案赶路,长途跋涉,“车马”劳顿,在此敬致歉忱。(24)
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
ip地址已设置保密
2008/5/21 23:45:00
秋雨夜象棋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等级:超级版主
威望:3996
文章:14853
积分:58013
注册:2008年11月10日
25
 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秋雨夜象棋

发贴心情
什么是棋例中的“献”?
来源:劳动午报 2007-07-20

  应当承认,“献”在棋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,比赛里的某些纠纷,就是因它而起。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,即已发现它的身影,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晃来晃去。由于“献”和“捉”在外形上酷似孪生同胞,因而给大家增添了不少辨认的难度。不单对其接触不多的外来人士一时搞不清楚孰兄孰弟,就连从事象棋裁判活动多年,和它们有“通家之好”的一些父辈友人,也有时在仓促之中看走了眼,指鹿为马,事后自感冒失,哑然失笑。多年以来,棋界从未放松对其真实身份的认证,但一直处于摸索前进的状态,近几年来方才取得较大收获。除了从外观上寻找“献”的特征之外,还着重从内涵方面,捕捉属于“献”的独具本性。说老实话,时至今日,不光中规与亚规在“献”的分辨与处理上,有所差异;单在国内,对于“献”的定义,也并未达到完全一致的认同。您说难不难?
  为此,笔者建议,大家塌下心来,我们利用一段时间,集中对“献”进行一次手术,开刀解剖,弄清它的内部结构,以及因之派生的连带作用,以便对症下药。当然,最有效的手术刀,仍是理论联系实际。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对比,掌握规律,升华到理论高度,使广大裁迷朋友既能明白来龙去脉,也会增强判断能力。笔者愿在这一方面,为各位做好服务。需要大家配合的是,请多准备一些耐心和毅力,相信不难做到。
 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:话说1934年秋季,香港中南体育会在先施公司天台,举办了历史上首届“省港澳象棋公开赛”。本次比赛为个人赛,报名人数甚多,分初赛、决赛两个阶段进行。经过二十余场筛选,周德裕等8人获得决赛权。最后,周德裕、冯敬如技高一筹,分获冠亚军。邓铁如、李武尚并列季军。因是对手之间四局决高下,结果应是比较准确的。
  于此期间,弈出了三局与棋例有关的“待判局面”。内有两局包含了“献”的色调,是我们“献”科医生动手术的适宜对象。另一局与“兑”有关,转给相应科室。以后择日开刀处置。(笔者按:从重要性着眼,这三则棋例素材,不独留下了珍贵史料,也给后世对此类案例的判断,带来深远的影响)。单表并列第三名的李武尚与邓铁如之战。前三局两人各胜一局平一局。第四局都想赢棋,可又不能输。下到第82回合时,双方各剩车双炮。邓方虽多一卒,但士残象散,阵形凌乱,势难久战,不免动了求和之念。以下着法是红车五进一,黑车8退1,车五退一,车8进1……双方循环不已,观众议论纷纷。棋证暂作观望,红黑两方各执一词:红方说:“我的车躲前躲后,你的车追来追去,违反了‘捉一不捉二’之例。”黑方辨称:“我是把车白送给你吃,你不领情也就罢了,怎么还怪起我来,真是好人难做!”红方非常委屈地说:“我能吃你的车吗?你一炮就把我闷回去了。”黑方理直气壮地说:“那你怪谁呀?你的车不能动是你自己走成这样的,赖得着别人吗?”……(笔者按:这些对白,都是后人分析出来的潜台词 ,对局者当时并没有引起争论。不过此等测度之言,绝对都是双方的心里话)。
  当时根本没有,因受时代局限也不可能有完整明确的棋例规定。甚至连“献”的名词,也是若干年之后才出现的。那时顶多看成是“送吃”,不会考虑到和“捉”有什么瓜葛。所以当场棋证若是最终按照“一方送吃,一方不受,不变作和”来裁决,并不令人感到意外。
  余事尚多,下期再续。(25)

  (刘国斌)

    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
ip地址已设置保密
2008/5/21 23:46:00
秋雨夜象棋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等级:超级版主
威望:3996
文章:14853
积分:58013
注册:2008年11月10日
26
 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秋雨夜象棋

发贴心情
同类相残 法庭争讼
 

    李、邓双杰的“送车”事件,余音未了,1934年10月30日夜晚,七省棋王周德裕与华南棋霸冯敬如夺鼎之战,又告上演。是日灯火辉煌,车水马龙,座无虚席。观众之拥挤程度,前所未有。粗略统计,仰慕二氏之名莅临观赏者不下两千之众。战幕启动,首局周先冯后,未几即形成中炮直车七路马急进河头抢夺中卒,对单提马横车半壁江山之势。二侠快人快马,衔枚疾进,交手25个回合,来至一个去处。此时周已弃去一马,虽五兵齐全且一兵过河,难抵一子之失。冯多一炮,而车占中路,自保有余,尚可待机攻城掠地。此刻轮红走子,以下着法是:红车二退一,黑车5进2,车五退二,车5退3,马三退一,车5进4,马一进三,车5退4……双方重复不变。
    当周两次退车瞄准黑车时,冯已高度警觉,惟恐重蹈李邓复辙,不敢公然现身,连忙避回暗处。不料有一利即有一弊,退车正好生根,当即造成前方黑炮打马。待进车准备落象摆脱束缚时,周马已洞悉其谋,岂肯令他如愿,立即上马蹬踹。如此你进我进,你退我退,又凑成另一“待判局面”,可谓巧矣!好在并无难点,棋证当场宣布,双方均为一捉一闲,不变作和,首局至此鸣金收兵。总共四局决战,周德裕终以一胜三和问鼎此役。
    回首象坛往事,足堪增长见闻,了解源流,是必要之举。但裁迷们最想知道的是,设若当时两辆战车追亡逐北,红车不舍,黑车不匿,会落到何种命运?是和李邓之例一视同仁,还是利析秋毫,区别对待?要知道黑车宛如待宰羔羊,与前例相比,更加没有丝毫反击能力。那位急性子的朋友又忍不下去了:“那就快开刀吧,不就一切都清楚了么!”对不起,还不行,人命关天,决不能轻举妄动。从医学角度来看,手术一定要做,但要准备充分。什么时候做,开刀在什么部位,并不是每位专家的看法都一样。有必要先进行会诊,广泛听取海内外多层次权威人士的意见,择善而从,才能得出最具说服力的合理方案。要不然,搞出来的结果连您看着都不顺眼。
    让有志于此道的裁迷朋友,和我们一起看看对专家们的采访纪要。第一站还是先去1950年4月在香港出版的《象棋精华新编卷一》(以后简称“精华本”),该本第4页“棋规”的第五项是“凡以己方之子捉对方之子,而对方之子其之力亦能去己方之子者,谓之斗子,如重车斗车等是。长斗子双方不愿变着作和。”此外,9页刊载的“棋例争讼局之三——长献应否作和案”也正符合我们之需。其着法如下:红车八进四,黑车5进1,车八退一,车5进1,车八退一,车五进二,车八退二,车5退1,车八进一,车5退3,车八进三……
    戏拟象棋法庭判决书:棋字第三号,黑方控红方以车长捉,应作负案。
    主文:长献双方不愿变着,应作和局。
    事实:是局红方以八路车长捉黑方五路车,彼此系同等子,不是长捉,乃系长献。因黑车之子力,亦可能去红车也。黑方反驳声称:己方之车,被红方中炮所牵制,不能行开,红方乘机捉之,乃系取巧。红方又辩称:黑车失去自由,乃黑方之事,不能因此而谓为长捉,棋例长斗车亦可作和,岂有长献而不可和之理。今非欲求胜,倘黑方不愿变着,应作和局。但黑方则谓红方强词夺理,不肯言和,提出争讼前来。
    理由:此案之焦点,当研究红车是否系犯长捉棋例为依归。照棋例第二条之规定“捉一不捉二”,该“捉”字之解释,系己方之子,其子力可能去对方之子,而对方之子,其子力不能去己方之子者,方谓之捉。此局红方以车捉车,彼此之子力均等,与棋例并无抵触,谓为长献,理由其属充分。至黑车因被红方中炮所牵制,不能横行一节,诚如红方所云,此乃黑方之事,不能因己车暂时失去自由,而要求对方特殊优待也。倘此局红方少一中炮,则黑车必去红车无疑。基本理由,应为判决如主文。
    (笔者按:不知同行诸君,对首途访查之旅观感如何?精华本是迄今所能看到的最早又较为完整明晰的棋例规则,已可纳入学说学理的范畴,对海内外棋例研究工作,有着开创性的影响,后文自见。)
    本文未完,待续(26)

(刘国斌)
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
ip地址已设置保密
2008/5/21 23:48:00
秋雨夜象棋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等级:超级版主
威望:3996
文章:14853
积分:58013
注册:2008年11月10日
27
 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秋雨夜象棋

发贴心情

http://www.ldwb.com.cn/template/23/file.jsp?cid=50&aid=41176

海外棋坛对此案例持何态度?

 
2007-08-03 本文访问次数:42
 

    1956年3月16日,轰动港九的“港台象棋大比赛”在九龙总商会隆重揭幕。港岛各界一致认为,此为战后十年来香港棋坛难得一见的盛事。远征港九的台湾长风象棋队,素负盛名,来者不善,其组成人员白锦祥、廖天赐、江培生、吴莫荣、李天华、赖光枢、林伯昂,非王即霸,迥异凡流。按照约定,主方派出港联及港选两支劲旅,先后迎战客队。双方耆宿欢聚,精锐尽出,确是一次龙虎风云的激烈碰撞。为做到公平交战,赛前专门统一了棋例。与“献”有关的条款有两项:一是“凡遇双方有互相去子能力之场合,一方虽因局势束缚,不能吃子,如双方不变,作长斗论。“二是”长拦、长斗、长兑、互捉、个别捉子,均作和局”。(笔者按:我原来弄不懂什么叫“长斗”,后来才恍然大悟,凡是发生长献或长兑时,如果被兑献一方的同类子,出现动转不灵的情况,那么,主动一方的行为动作,即被冠以和兑献不同的专用名词,就叫“长斗”。另外,本款中的“因局势束缚,不能吃子”,似乎表述得也不太明确,究竟指的是“一动就被杀死”,还是“按照行棋规定,根本就挪不开”?之后我遍查港台棋规资料,才了解那个年代是把二者等同视之。因为今后还要不断提起此事,为减少罗嗦,姑且把前者称作“呆子型”;将后者称为“死子型。擅专之处,敬请鉴谅)
    现在单表以老一辈名家曾益谦、李志海、苏天雄、简文孝、黎子健五人组成的港联队,与台队交战的第二场,简文孝先胜江培生一局的中途,出现“长斗”局面的往事:此时轮红走子,双方互有顾忌。江方马炮被衔在简方车马口中;而江方正借助炮捉底相为人质,逼迫红车退避三舍。简君曾在全港十杰赛中,以九战全胜勇夺全杯,晋号长胜冠军,此为1954年之事。经过算度,若走相七进五,则江兑车后经走炮5平3要杀,然后从容补象固防,已方未见有利,简方遂走车八平九。以下黑车2平1、车九平八、车1平2、车八平九……正值简欲接受和约之际,江却突发奇想,改走炮5平1打车,另起炉灶。简心大悦,立即马九进七解捉还捉,则黑炮3进4吃马,红车九进三食炮。交换之后江车2平3保炮兼打相叫杀,简相七进九,相不飞中路系予留炮六平四鞭打二怪之妙手。待江车3退1引避一手时,简车三进一从容吃马靳获一子(不先走炮六平四打车,是防备黑车6平4的反击手段)。江方临阵变着这一贪胜忘危的不智之举,错过成和良机,终致失子失势,不可收拾。前车之鉴,观者触目惊心。后人在遇到棋例岔口,决定变与不变时,事关成败,审慎为止。
    一年之后问世的五七港规,与《精华本》对“长献应否作和案”的判决精神一脉相承。棋图点滴未动。标题为“长献带捉”(和例)。说明文字是:“红车连续送吃带捉,黑车虽系无根与被缚,但红车长跟追捉,仍作长献,不算长捉,双方不变,可判和局。”
    (笔者按:死子型都能判和,则呆子型更不在话下。不过,中文既已包含“长献带捉”,“长跟追捉”等词语在内,依旧得出“仍作长献,不算长捉”的结论,总不免让人感觉有点”不以定义为准,悉从硬性规定”的味道。)
    本文未完,下期介绍《亚规》的有关条款,欢迎参阅。

(刘国斌)
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
ip地址已设置保密
2008/5/21 23:51:00
秋雨夜象棋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等级:超级版主
威望:3996
文章:14853
积分:58013
注册:2008年11月10日
28
 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秋雨夜象棋

发贴心情
以下内容含错误标记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
ip地址已设置保密
2008/5/21 23:52:00
秋雨夜象棋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等级:超级版主
威望:3996
文章:14853
积分:58013
注册:2008年11月10日
29
 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秋雨夜象棋

发贴心情
以下内容含脚本,或可能导致页面不正常的代码
说明:上面显示的是代码内容。您可以先检查过代码没问题,或修改之后再运行.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
ip地址已设置保密
2008/5/21 23:55:00
秋雨夜象棋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等级:超级版主
威望:3996
文章:14853
积分:58013
注册:2008年11月10日
30
 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秋雨夜象棋

发贴心情

刘国斌《棋例人生》连载(29):“献”案的终身判决下

http://sports.sina.com.cn/go/2009-06-10/11254425394.shtml  2009年06月10日11:25  劳动午报

  亚规的诞生,结束了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象棋竞赛活动的无序状态,有了共同遵循的大法,使更多推广交流工作得到顺利开展。

  书归正传,让我们继续探讨“献”案问题。

  亚规的第四章为“棋例”。

  第三节是棋例总纲,内有两款与“献”有关,即第7款“长捉同类子作和,但该子如受牵制不能离线时,则仍作为长捉论,不变作负。活马长捉蹩脚马,仍作为长捉,必须变着。”及第10款“长拦、长献、长兑、长要抽吃均作和局。”

  第四节棋例细则中,第19款为“捉同类子”,内容是:

  车捉车:如双方均未受牵制互能去子者,则视为长献,不变作和;如一方受牵制不能去子时,对方不能长捉之。

  炮捉炮:如双方均未受牵制互能去子者,则视为长献,不变作和;如一方受牵制不能去子时,对方不能长捉之。

  马捉马:如双方均为活马,则视为长献,不变作和;如一方被绊脚不能反持,则对方不能长捉之。

  (笔者按:实际上,亚规别出机 ,把“献”中的“死子型”与“呆子型”,作出区别对待,定前者的红方为“长捉”;定后者的红方为“长献”。拿这种标准划线,界定出不同结论,在以往曾经提到过的几种棋例中尚无先例。)

  现举几例,以概其余:

  一、 亚规58页图22b,即为《精华本》的“棋例争讼局之三-长献应否作和案”,亦即本文标题中涉案的主要角色。五七港规也与本图全同。红车业被目为侵犯人权的待罪之囚,静立听宣。此处将图省略。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  二、 亚规59页图22C(图1),其着法是:车二进二,车6进1,车二退一,车6进1,车二退一,车6退1,车二进一,车6进1……

  说明是:“以上两图里被红炮所缚,未能离线去子,红车进退长捉犯规,不变作负。”

  笔者按:这就是国际法庭对同类案件的终身判决。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  三、 亚规52页图19b(图2),其着法是:车八进二,车5进3,车八退三,车5退2,车八进二,车5进2,车八退二,车5退1,车八进一……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  四、 亚规51页图19a(图3),其着法是:车三平一,车9平8,车一平二,车8平7,车二平三,车7平8,车三平二,车8平9,车二平一,车9平7,车一平三……

  说明是:“以上两图红车长献,黑车并未受牵制,盖因情势不能去子而已,双方不变作为和局。”

  (笔者按:海外棋坛以及国际法庭对“献”认知度的持续演进及终身判决,相信各位裁迷根据自身水平的高低,均会有或深或浅的理解。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不解的困惑,有待进一步刨根问底。其实也就对了,如果您是人云亦云毫无悬疑,那就表明您还处于浮浅层次,没有深入进去。坚持对“献”紧抓不放,深挖到底,是我们共同的奋战目标。尚在观望的朋友们,参加我们的挖掘大军吧,以后将转向对中规矿脉里“长献”藏品的握进,会出现一片有趣的别样天地。)

国内棋书何时显现“献”字真形

棋例中的“献”,自打1934年李武尚与邓铁如、周德裕与冯敬如在香港举行的省港澳公开赛中合作“献”演以来,通过人们口宣笔传,对局着法及相关动态不胫而走,像飞机播种一样,顺风顺水四散飞扬。一段时日之后,几于远近皆知,但接触者的反应,却从一开始就富于学术探讨的意味,见仁见智,不尽雷同。正和中国象棋的发展沿革类似,由古代六博棋戏传承而下,因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不同影响,终致兵分两路,各奔前程:一路薪火相传,宗古革新,历经演变,成为现制中国象棋的“非遗”珍品;另一路漂洋过海广结善缘,所到之处,顺应各地民族特性,融合成为多种态势的变异品种,直至别树一帜的国际象棋逐步定制成型,屹立于世,方才形成各有千秋的均衡局面。象棋规则发展的漫漫长路,与此如出一撤,一路在与华南接壤的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演化进展,直至亚洲象联《象棋比赛规例》成功面世;一路固守本土,在我国大江南北沿袭改进,形成与海外不同体系的棋规棋例,这从对“献”的理解与掌握上,即可得见一斑。
    “献”字在国内早年棋书上,之所以鲜有露面,是由它的本身特性决定的。它倏然隐现,变幻无端,时软时硬,似赠似夺,令人难以捉摸。早在1951年元旦之日在上海出版,由象棋名家吴西都、朱铭源合编的《象棋界》第三册中,许弼德先生即曾在标题为“业余民主棋规的建议”一文的第十三条下,

秋雨夜象棋网微博http://weibo.com/qiuyuye
ip地址已设置保密
2008/5/21 23:57:00

 138   10   3/14页   首页   1   2   3   4   5   6   7   8   9   10   下10页   尾页 
Copyright © 2003 - 2020 qiuyuye.cn
浙ICP备13030390号
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.1.0 Sp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