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博大精深 象棋指归(附图) |
2007-01-12 劳动午报——弈周刊 http://www.ldwb.com.cn/template/23/file.jsp?cid=50&aid=31616 |
|
竹香南兑 象国秘辛 |
2007-01-19 劳动午报——弈周刊 http://www.ldwb.com.cn/template/23/file.jsp?cid=50&aid=31978 |
|
心坚石穿 弈林精华 |
2007-01-26 劳动午报——弈周刊 http://www.ldwb.com.cn/template/23/file.jsp?cid=50&aid=32374 |
|
微言大义 橘中新趣 |
2007-02-02 劳动午报——弈周刊 http://www.ldwb.com.cn/template/23/file.jsp?cid=50&aid=32753 |
|
泾渭分明 象戏勾玄 |
2007-02-09 劳动午报——弈周刊 http://www.ldwb.com.cn/template/23/file.jsp?cid=50&aid=33113 |
|
一应手续交待清楚之后,请观看实战图例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1是在昆明举行的“1983年全国象棋个人赛”中弈出的。红方战将是上海胡荣华,黑方是江苏言穆江。鏖战中,二马错镫,兵刃交击,不意碰出刺目的火花,形成“待判局面”。双方不变的循环着法是:红车二平三,黑炮8平7,红车三平二,黑炮7平8。胡司令闪展腾挪,言大师不依不饶。值场裁判适时停钟,用另一棋盘复制原图,将战况逐级上报。大赛正副裁判长江苏季本涵、甘肃韩宽,面对棋局,全神贯注,敛容低语,各抒己见,研商片刻以后,越众而前,及时宣布了正确判决,得到了一致认可。
列位看官,您不妨自认为就是当时的裁判长,在您深思熟虑的举措之下,您会作出怎样的判断?
图2是近期诞生的。2006年12月10日,第三届“劲松红木杯”象棋大赛决赛第七轮,红方张一男与黑方田长兴狭路相逢,双方剑拔弩张,擂鼓向前。激战方酣,突发“棋例”事件。各自施出独门妙计,红炮八平六,黑车4平2,红炮六平八,黑车2平4,循环重复,相持不下。二将互诉对手“欺人太甚”,自己是“受迫害一方”。裁判组不敢怠慢,迅即召集智囊团进行集体研商。结论尚未敲定之际,忽探马急报,两军业已自动打破僵局,重燃战火,张帅甘愿变换招法,誓分轩轾。
硝烟尽散的今天,对局胜负姑且不论,只惜此役遗留一个“难解之迷”——如无意外打扰,裁判组原本打算如何宣判?辗转反侧,寝食难安,有幸观战诸君,心痒难耐,如有兴致,何不权做一回铁镜公主,对杨家四郎的重重心事,猜上三猜,做件好事,求取正解,为众多“裁迷”排忧解难?
博采众长,各显其能,集腋成裘,定能有助于共同提高。短期内恕不公布答案。待本连载到达相应章节时,自当倾情相告,想能鉴谅。(7)
在劳动午报上找不到7,意外从山东棋牌网发现后转http://www.sdqipai.com/ShowJGNews.asp?NewsID=111&bigclassname=%BE%AD%B5%E4%D7%CA%C1%CF&smallclassname=)
一应手续交待清楚之后,请观看实战图例(附图二则)。 图1是在昆明举行的“1983年全国象棋个人赛”中弈出的。红方战将是上海胡荣华,黑方是江苏言穆江。鏖战中,二马错镫,兵刃交击,不意碰出刺目的火花,形成“待判局面”。双方不变的循环着法是:红车二平三,黑炮8平7,红车三平二,黑炮7平8。胡司令闪展腾挪,言大师不依不饶。值场裁判适时停钟,用另一棋盘复制原图,将战况逐级上报。大赛正副裁判长江苏季本涵、甘肃韩宽,面对棋局,全神贯注,敛容低语,各抒己见,研商片刻以后,越众而前,及时宣布了正确判决,得到了一致认可。 列位看官,您不妨自认为就是当时的裁判长,在您深思熟虑的举措之下,您会作出怎样的判断? 图2是近期诞生的。2006年12月10日,第三届“劲松红木杯”
大赛决赛第七轮,红方张一男与黑方田长兴狭路相逢,双方剑拔弩张,擂鼓向前。激战方酣,突发“棋例”事件。各自施出独门妙计,红炮八平六,
硝烟尽散的今天,对局胜负姑且不论,只惜此役遗留一个“难解之迷”——如无意外打扰,裁判组原本打算如何宣判?辗转反侧,寝食难安,有幸观战诸君,心痒难耐,如有兴致,何不权做一回铁镜公主,对杨家四郎的重重心事,猜上三猜,做件好事,求取正解,为众多“裁迷”排忧解难? 博采众长,各显其能,集腋成裘,定能有助于共同提高。短期内恕不公布答案。待本连载到达相应章节时,自当倾情相告,想能鉴谅。(7) 2007-03-02 劳动午报——弈周刊 http://www.ldwb.com.cn/template/23/file.jsp?cid=50&aid=33831 前些日子,一位多年不见、六十年前在天津南开中学的同班老同学来家串门,共诉离别之情,互通近况。当聊到我为《劳动午报.弈周刊》撰写连载文章时,他对采用的标题不堪理解,就说:“你的生活经历这么丰富,写点什么不好,满可以尽展个人所长,大发宏论一番,怎么偏偏选了这样一个艰涩的话题,叫人摸不着头脑。单写象棋,面已经够窄的了,还局限在什么‘棋例’上,一来人家未必感兴趣,二来你有多少内容可以白话,能续得下去吗?” (刘国斌) 象艺选粹
大千世界 渊深海阔
老友情深,关心至切,溢于言表。我衷心铭感。但当他听了我下面的一席话时,就恍然大悟,立即释怀了。
原来我前面提到的“棋例”,仅只局限于狭义的一面,是适用于象棋竞赛某种特定局面的禁允法。而我还有“弦外之音”暂未透露,那就是“广义”的一面。读者会盯问,广义的“棋例”适用在哪里呢?坦诚相告,是适用于指导茫昧人生如何为人处世的禁允规例。笔者在这一方面有着许多悔之莫及的失败教训,既有客观存在的无奈与无助,也有主观运作的无知和无理。平生曾多次造成犯规违例,没被红牌罚出场,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。
相信会有不少朋友,对笔者藏有一套《渊深海阔》象棋谱记忆犹新,因为它始终伴随着一个有趣的传奇故事,在江湖流传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曾在“体育人间”栏目中,播放过同名专题影片(上中下三集),收视率尚差强人意。但若问起《渊》谱述意的内容,就不会有更多人能够说得出来了。该书作者为清代乾隆年间人士陈文乾。他历经坎坷,悟彻百态,寄情弈趣,神游物外,所谓“吟风弄月、酌酒看花、耕云读雪、钓鱼樵山”,后人闻弦歌可知雅意。
“述意”即自序之意,直抒胸臆,以棋喻人,给后来者以若干启迪。“述意”全文如下:“人生环宇之中,如立棋枰之内,争名夺利,极巧穷奇,诱敌占先,尽心竭力,偶因一着差迟,致使满盘失势,良可叹也。孔子云: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事,吾亦为之,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即此推之,则富贵贫贱,自有一定之理,不必强求矣。予年三十即有局外之想,于闲暇之时,辑得象棋成势三百余局,汇为一册,其间变化之机,悉与世事相等,是予之心虽入于局中,而予之体,则立于局外,后人见此,而刊以公世,亦予之同志也,谨述已意以识之。陈文乾印”。
笔者按语:此文言简意赅,短短百七十字,字字珠玑,功力深湛,内蕴玄机,发人深省。出世入世尽在一念之间,允文允武不忘千年基业。平凡人生,如何度过,是与世无争安贫乐道,还是出将入相定国安邦,均是各有所好之选。但无论如何,必须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,否则将会身败名裂,一事无成。
朋友们,让我们击掌共勉!(8)
人海沧桑 万象棋苑 |
2007-03-09 劳动午报——弈周刊 http://www.ldwb.com.cn/template/23/file.jsp?cid=50&aid=34146 |
|
2007-03-16 劳动午报——弈周刊 http://www.ldwb.com.cn/template/23/file.jsp?cid=50&aid=34549 以人为本,对照自己,我曾在人生这块大棋盘上多次走出愚笨着法。即以调到国家体委棋类处以后的十余年而言,明显已有两次违犯棋例规则的败招出现。事情或有大小,性质别无二致,纯属“大鳄无形”中的李永生一派。 (刘国斌)大惑不解 弈海鸿沟
其一是“亚洲象棋联合会”为了加强友谊与了解,扩大影响,促进象棋国际化事业的更大发展,1984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四届常务理事会上研究决定,次年组成“亚洲象联美加友好访问团”,到美国和加拿大的几座城市进行友好访问,由霍英东会长任团长,另外推选出副团长、顾问、教练、秘书及赛员等11人。其中包括中国的陈远高、胡荣华、吕钦等3人。按正常情况,各会员单位回去后,就应尽快着手进行准备工作。此前的1982年,国家体委把象棋与武术两个民族体育形式的运动,定为对外推广项目,正处于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大好形势下,大家同心协力,则此事成矣!不料横生枝节,我的一位上司,很想参与其间,偏又无奈落选,就另出机谋,令我设法制造借口,向体委有关部门打一报告,请求共同出面,拖延决议执行,以便达到更改出行日期及组团名单的目标。其实对我来说这本是一次讨好领导的良机,只需听命照办,即会引为心腹,受到萌庇照拂,前程一片坦途。可惜我是“一根筋”,“给脸不要脸”,完全忘掉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的古训和棋例所允许的活动范围,竟然走出“无能为力”的拒写蠢招!结果除了得到一句“你可正在申请入党呢”的严厉警告之外,一无所获。该发生的依然发生,没有鸡蛋照样能做槽子糕。访问团的出行日期被推迟了一年——即1986年6月3日。名单也如愿得到更换。而我自作自受。怨得谁来!只是我这个弱智的脑袋瓜儿,至今也没想出到底是找的什么借口,竟能如此“一帆风顺”。
其二,有一位积极热情的知名裁判员,每次全国象棋赛,他都会千方百计地托人说项,争取按时抵达赛场,总能如愿以偿。令人感到困惑的是,每到赛期半程前后,这位执著投入热心人士,总会意外地接获家信和电报,或事或病,催他速归,迟恐不及。因为,屡屡无奈早退,多次担任大赛裁判长的特级国际裁判陈松顺先生,对这一点,印象极为深刻。这位裁判也不止一次地参加过国家级裁判员考试,惜未获准。我的另一位领导同志,与他关系甚好,曾几次问我,他考得成绩如何,我都据实以报。最后一次是1991年我临近退休时,领导坚定地通知我,给他单独办理批准手续吧(以往都是成批核准公布),不要再拖了,影响不好!我实在没法理解,怎么做才叫“影响好”。这位同志只考了三十分,是所有考生中的副班长,如果随心所欲地想批谁就批谁,那怎样向分数高过他的人交代呢?想得我头昏脑涨,“牛脾气”的旧病再次复发,一直拖到我“解甲归田”,也没料理干净。我的“螳臂当车”之举,幼稚已极。如此“ 棘手”的事件,到我继任者手里,犹如小菜一碟,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了。而我的违规操作,激怒了领导,耽误并得罪了同志,还造成了不好影响,罪莫大焉?我的胡作非为,弄得自己有家难回,至今游离在外,靠打短工讨生活。像《流浪者》一样,辛酸而又潇洒地唱着“拉兹之歌”。在一次象坛裁判界掌门人及众巨头的聚餐会上,一位多年好友深表同情地慨叹说:“刘老师就像陈独秀一样,能力非常强,但国共两党都不喜欢你!”一语 中的,入木三分。我认为这是在高抬我,令我汗颜无地!
亲爱的读者们,你们是否从中得到了什么经验教训,可以悄悄地告诉我吗?(1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