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记象棋理论
节选
1995年2月,《羊城体肯》弈道版发表了笔者写的《刘剑青师徒三代弈海情深》后,剑青爱徒彭星的父亲彭慰曾,从四省绵竹市打电话给我,说他看到这篇文章,同时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,享年85岁的贾题韬已在
我陷人了沉思。记得有一年在镇江和刘剑青交谈时,他特别详细地介绍贾老的事迹。我感觉刘对报导贾老比写他本人更看重。贾老究竟是怎样一个奇人?
贾题韬,1909年生于山西赵城(今洪洞县),自幼习弈,16岁即成为山西省太原市象棋冠军。毕业于山西大学,1932年至1937年,他留校任教,教授逻辑学,并研究哲学、佛学,有多篇论文获奖,写作出版了《逻辑学概论讲义》,其间,还兼任山西省教育厅秘书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山西大学南迁,他激于爱国义愤,返籍组织了300余人的抗日学生游击队,在霍山汾水之间与日寇英勇作战。后来,他的游击队归编在第二战区司令部。
1938年底,他因病入川疗养,潜心研读马克思的《资本论》等经典者作,同时泛览佛教各派典籍,先后任教于蜀华中学、成都县中、华阳县中、石室中学、光华大学、成华大学及内迁的金陵大学,讲习之余,每阅象棋谱以自娱。1940年,棋王谢侠逊来成都,经贾的同事崔复介绍与贾对局。据崔复讲:“十余局之胜负推移,(谢)竟屈君下。”贾本人后来回忆此事说:“(谢)与余在蜀华中学对局,计三日共17局,结果余稍胜。续约对足三十局,汇印专刊,旋君东下未果。究竟稍胜儿局?刘剑青说“贾多胜2局”,《中国象棋词典》则为“贾多胜一局”。惟一可惜的是双方的对局记录稿未能流传下来。在贾所著《象棋指归》50页这样写道:“与谢侠逊君分先对局稿为所携去,函索未得……亦可憾也。”
贾因学识渊博,被当局授以第二战区司令部少将参议职务并推为“国大代表”。